文旅消費火熱!沉浸式短途游受冰城人追捧
買秋收最后一茬的苞米、上村里吃正宗的農家菜、賞9月湖里的荷花、在秋高氣爽的好時節登上合時宜的山頭……9月10日,剛從方正縣回來的宋瑞與孩子結束了兩日短途游。他們從哈爾濱市區到達方正縣,當天在方正湖看荷花,到村里吃農家菜,第二日逛早市買苞米,回來路過賓縣看依山傍水的二龍山,品嘗了水庫里的魚,過了一個愜意放松的周末。宋瑞表示,“短途游”是他生活中的旅游常態。
隨著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,這個暑期也已結束,但哈爾濱市民對旅游的熱情并未因暑期的結束而“降溫”。“短途游”“親子游”“沉浸游”等旅游新業態加速發展,旅游消費呈現多元化、個性化特點。
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,今年暑期全國國內旅游人數達18.39億人次,占全年國內旅游出游人數的28.1%;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.21萬億元,約占全年國內旅游收入的28.7%。今年暑期的旅游熱度明顯高于2019年同期,多數目的地接待游客人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。
文旅消費火熱
周末短途游受歡迎
“我們打算周五出門,周日往家返。我和老公準備周五都跟單位請一天假,帶孩子開車去伊春來個3日自駕游。”今年38歲的周潔,兒子上小學三年級,喜歡旅游的夫妻倆不放過每一個周末時光,想帶孩子走出去,多看看外面的風景。
“親子游”是暑期重要的出游場景之一。相關平臺數據顯示,7月,“親子游”相關的酒店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150%,“兒童餐”團購訂單量同比增長近400%,提供兒童餐服務的餐飲門店數量同比增長超155%。
“其實旅行不必非要遠行,龍江大地的好多美景還沒走到。聽說九月的伊春很美,現在秋高氣爽,特別適合旅行。”周潔表示選擇一場短途游也是為孩子“收心”,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,又是一個人的成長方式,走遍千山萬水也是讓孩子學習的一種方式方法。
感受自駕樂趣,欣賞沿途美景。今年以來,文旅市場快速復蘇,自駕游成為一種主流出游方式。自駕游的蓬勃發展是文旅市場熱度持續回升的一個縮影。各旅游平臺發布的數據顯示,暑期文旅市場復蘇動力強勁。根據美團、大眾點評相關平臺數據,暑期以來,國內旅游消費訂單(含酒店民宿、景點門票、交通等)較2019年同期實現較大增長。抖音生活服務發布的《2023暑期文旅數據報告》顯示,其用戶旅游打卡數超4億,主動搜索旅游相關內容5億余次,同比增長147%。
據業內人士表示,當前中國旅游市場呈現幾大發展趨勢。首先,出游方式從“觀光游”轉向“度假游”。今年以來,國內游強勢反彈,出境游逐步恢復,中國消費者有更強的旅游度假意愿,尤其休閑度假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。其次,旅游消費從“低頻多日”轉向“高頻少日”。城市消費者在過去明顯的長假旅游基礎上,開始增加短途游、周邊游、自駕游。
“沉浸游”走俏
深度慢游成主打
今年以來,“沉浸游”“親子游”等旅游新業態加速發展。
“白天睡到自然醒,逛農家樂、逛早市,體驗城市‘慢生活’。”宋瑞表示,去另一個城市旅行,不代表逛的景點多,才叫旅游,有的時候一天只去一個景點,慢走、細看、深游,也是另一種旅行方式。
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在度假酒店“沉浸游”。某旅游平臺數據顯示,7月1日以來,按周或月預訂的民宿訂單量同比漲超200%。主打深度體驗的民宿周租、月租需求火爆。
“很多客人訂民宿就是為了來體驗慢生活,睡個懶覺,把旅游的舒適度和體驗感放在第一位,醒來后燒烤、爬山、院中散步。”哈市一家露營基地的負責人老尹說,為了進一步提升消費者體驗,民宿增加了卡拉OK、星空望遠鏡、庭院燒烤、草地足球等設施與活動。
“現在,人們旅游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,自駕游、露營等自由的旅游方式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,為最新的‘沉浸游’提供了一種最新玩法,不走景區、不趕熱門,拒絕排隊、拒絕流汗。”老尹表示,已有市民開始預訂“十一”國慶節期間的房間了,預訂民宿和露營的游客絕大多數來自哈市本地,也有周邊地區的游客,還有少數來自外省的游客。
“這周末的行程,我又準備和家人去亞布力兩日游,看草原、賞秋景、住民宿、看熊貓。”宋瑞表示,隨心所欲地出發,在安靜的旅途中放空自己,找回令自己舒服的生活節奏,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,體驗不一樣的心情。
哈爾濱日報記者 畢博 文/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