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城區打造黨建特色品牌探索發展新模式
近日,阿城區通過強化黨建引領,不斷探索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。一個個組織強、產業旺、環境美、鄉風好的和美鄉村不斷涌現。其中,阿城區交界街道沙河村黨支部全面推動基層黨組織提質增效建設,對標區委“一村一品牌”工程要求,對標街道鄉村振興發展愿景,強化黨建引領作用,在建強組織、產業發展、網格治理、生態文明建設上持續發力,打造“黨建調色,繪美鄉村”特色黨建品牌,為鄉村振興發展增色添彩。
“黨建+組織建設”配出“一抹紅”,為鄉村振興添“亮色”
沙河村黨支部樹立“紅色”旗幟,把“三會一課”作為強化基層戰斗堡壘作用的“強力引擎”,將主題黨日和鄉村振興、基層治理、鄉風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,開展秧歌匯演、紅歌合唱、村頭講學、紅色教育系列活動。
組建“紅色”黨員志愿隊,開展關愛空巢老人、幫扶特殊群體等形式多樣、內容豐富的黨建活動,將“主題黨日”設在“解民憂、暖民心”的第一線,利用組織生活實際成效踐行為民初心,凝聚基層合力。
“黨建+產業賦能”配出“一抹金”,為鄉村振興添“特色”
沙河村黨支部因地制宜謀劃產業發展“金點子”,充分發揮黨支部書記、農村黨員、致富帶頭人先鋒模范作用,立足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,積極探索“黨支部+合作社+農戶”發展模式,打造黑木耳種植特色產業。
合作社申請注冊本土黑木耳產品商標,獲得農業部頒發地理標志證書,全村年產干木耳22萬斤,木耳生產規模220萬袋,每袋純利潤1.2元,年純收入264萬元,以黨建助力產業發展,讓小小黑木耳成了百姓增收致富的“金木耳”。
“黨建+網格服務”配出“一抹黃”,為鄉村振興添“成色”
沙河村黨支部用黨建“微網格”打通基層治理“末梢”,積極完善網格化管理體系,設置網格黨小組7個,將41名黨員全部分散到各個黨小組,工作時佩戴黃色袖標,擔當本土“黃色”服務員。同時,細化完善專職網格員、兼職網格員服務范疇和工作職責,統一制作網格服務公示板,實現了職責內容、聯系電話等信息抬頭即見、一目了然,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。
以黨員為主體開展便民服務、咨詢投訴等各項綜合業務,堅持腳踏“黃土”,為民分憂,讓黨建引領渲染為民服務“溫暖黃”。
“黨建+環境整治”配出“一抹綠”,為鄉村振興添“底色”
沙河村黨支部以“綠色”打底,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環境整治中的模范帶頭作用,樹立“綠色”標桿,狠抓生態文明建設,廣泛發動群眾開展四旁綠化、村莊綠化、庭院美化,積極利用黨員大會、主題黨課、微信群等各種載體,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政策宣傳。
強化黨建引領作用,號召群眾發揮主責,聚焦房前屋后、村屯周邊實施“六清一修一改一建”村莊清潔行動,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(哈爾濱日報記者 康福柱)